孩子的自律

孩子的自律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640.jpg

      前段时间看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书中践行蒙特梭利教育观点的案例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印证一下。这不,今天下午,机会来了。

      下午的运动会,一年级的运动项目结束后,还有整整一个小时才到放学时间。按照惯例,我应该带着孩子们回教室上课。但是学校的大广播声穿透教室,运动场上阵阵呐喊扣人心弦,刚刚挥洒过的汗水还在宝贝们身上没干呢,一颗颗小心脏因为激烈运动还在猛烈跳动。他们静不下来,我也不应该要求他们静下来——此刻上课,违反人性!在这样的日子里,还应该有比坐在教室里更好的选择。

      我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转了一圈,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运动场上肆意挥洒汗水,感受他们高速奔跑、全力比赛的激情。一路上,我没有提出任何关于纪律的要求和口令,宝贝们跳跳闹闹,这看看,那指指,叽叽喳喳好不快活,没有一个宝贝掉队。他们看似散乱,却能及时跟上我前进的步伐,此为一奇。

      接着,我带着他们参观了校园内所有和运动有关的展板,涉及到的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等,然后我们转到了百花厅,往届优秀毕业生们的书画手工作品让宝贝们欢呼雀跃,我暗暗感谢大喇叭的音量盖过了宝贝们的声浪,也很开心看着他们上蹿下跳、左看右瞧。最后,我带着他们往4号楼走去,那边全是高年级的孩子,此刻他们都在操场上比赛,我不必担心聒噪的宝贝们影响到他们上课。在4号楼的一、二楼展板上,宝贝们欣赏了历代书法名家的简介和代表作。三楼有一处大平台,是4号楼和3号楼的交界处,我看出宝贝们有些疲惫,也想试试我给他们的自由能到什么程度,就大声告诉他们:“好了,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吧!”一瞬间,宝贝们像炸了窝一样,发出阵阵欢呼,乱成一团。我含笑在一边看着,一面在心里想:情况会如我所料吗?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呀。没想到,仅仅1分钟后,奇迹出现了。宝贝们迅速、自发、有序地组织起来,这边,有十几个孩子坐在地上组成了一个大圈,玩着“丢手帕”的游戏。另一边,有7、8个孩子坐在地上组成了小一点的圈,玩“脚抵脚不能动”的游戏。不远处,5、6孩子勾着脚玩“拍手歌”的游戏。旁边的空地上,几个孩子三两成群坐在地上窃窃私语。当然,也有独自玩耍的孩子:有1个孩子认真地看着三楼的书法展板,1个孩子走走看看,觉得哪里好玩就加入到哪里。余下的一些孩子站在稍远处开心地说笑着。我震惊了。《爱和自由》里说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向美向善的信念,只是苦于无处展现罢了,因为根本没机会。大人不相信,小小的孩子能做到自律。而今天,孩子们做到了,此为二奇。

      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孩子们有序玩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我担心孩子们的欢笑声影响到通话质量,又担心离得远了监管不到他们的安全,因此悄悄走到一墙之隔的地方去接听电话,一心二用,时时留神他们的动静。没有了老师,孩子们应该求之不得吧?想想我们小时候谁不是这样想?结果你猜怎么着?不知道是哪个玩得高兴的宝贝首先发现老师不见了,所有宝贝们顾不上玩耍,争先恐后地到处找我。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一群脸上满是“失而复得”神情的小宝贝围住,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简直成了无价之宝,被他们硬拉着往回拖,似乎生怕一转头老师又跑了。搞得我只能匆匆挂断电话,迅速“复位”,虽然站在那里也没什么用。此为三奇。这并不说明我是一个多么好的老师,任何真正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人都能做到。这再次印证了蒙特梭利的观点:只要给予了充分的爱和自由,孩子不仅能做到自律,更能自发地对成人认可、顺从。

      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孙瑞雪老师提到,蒙特梭利描述过一幅图,这幅图由两个一小一大的圆圈组成,大圈里套着小圈,最里面的小圈是蓝色的,代表着那些品格完好、坚强、平衡、有魅力的人。把蓝色的小圈套在里面的,是一个白色的较大的圈,表示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心智发展的人。我们大多数成人,都属于白圈中的人,而孩子们,只要没有被错误的教育方法扭曲,都属于蓝圈中的人。

      所以,蒙特梭利说:“人类的悲哀在于白圈的人去教育蓝圈的人。”

      我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警惕自己的无知,对每一个孩子永怀敬畏之心。

      感谢阅读,与您共勉。


































61111140.jpg

扫码关注“豆豆话吧”豆豆老师个人公众号!

本文标签:这篇文章木有标签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豆豆老师》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本文链接:孩子的自律 - http://www.7cdd.cc/doudou/18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