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孩子不吃饭!
昨日上午,我正使用电脑备课,忽然聊天窗口有头像弹动,我点开一看,是班上孩子桐儿的妈妈,她十万火急地告诉了我一个情况,大意是:前几天桐儿听同学说自己长胖了,于是在家里闹起了“革命”,要求从此以后戒掉肉和菜,饭碗里也只允许有一点点米饭。关键是这孩子特有毅力,虽然才读一年级,却说到做到,真的开始了自己的“减肥”之路。全家人着急上火,担心孩子的身体却不愿意强迫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请我支支招。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豆豆老师将以此次突发事件为案例,为大家讲述: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们该怎么办?
我眼前浮现起桐儿那张肉嘟嘟、胖乎乎的小脸蛋,多可爱,每次我看见都想捏一把。其实桐儿身上并没有什么肉,有点小肉肉全长到脸上去了,怪不得同学会说她长得胖。对桐儿的家庭教育我也比较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常会记录一些全家人相处的趣事发给我看,每次我看到都觉得很有爱,因为他们对待孩子就像朋友一般,十分地民主宽容。因此桐儿小小年纪却十分有主见,爱憎分明,说一不二。没想到这一次,孩子错误的“主见”难住了爸妈。
可怜天下父母心,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桐儿妈妈的心急如焚。结合平时所看的教育类书籍,我给出了以下三条建议:
1.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和她谈谈,告诉孩子,你理解她的感受,可回应:真的呢,胖了是不好看呢。妈妈觉得你的担忧有道理。
这一步是为了和孩子建立起同理心,孩子才能接受接下来你提出的建议。
所有孩子都如此,不管我们想让他们接受什么观点,都必须首先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的引导。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不管孩子的要求在我们看来多离谱,它都必然有它的道理,先表明你的态度:不是指责,而是理解。
2.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准确归因。可告诉她:太胖和太瘦都会影响健康。不吃饭病怏怏的也不好看哦。正常的吃饭不会发胖,吃多了不运动才会发胖。
在此次事件中,小主人公之所以“减肥”,真是因为爱美,告诉她不吃饭病怏怏地并不美,孩子自己就会意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然后再告诉她正确的做法,重塑孩子的正确理念,以指导下一步的行动。
这一招对其他孩子同样有效。操作的关键是您得仔细聆听孩子的苦恼,并设身处地为他分析,给孩子“把准脉”。在本案例中,桐儿的脉象就是“爱美”,其他孩子的脉象可能是“爱玩”、“爱吃”、“爱闹”、“爱拖延”、“爱粗心”等等,家长们需要像中医一样,通过“望、闻、问、切”,和孩子深入细致地交谈,找到孩子的症结所在,准确归因,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好孩子。
3.和孩子一起用行动解决问题。可以去超市买个体重秤,精准一点的,量化出数据并让孩子能看见。先找到一个和她身高匹配的合理体重(网上有计算公式),根据这个体重来制定运动计划,增重了就运动,顺带还可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这一步就是在正确观念下立刻采取行动了——健康、科学、积极地管理体重。量化出数据是让孩子不再“人云亦云”,从此后科学地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很“胖”。制定运动计划,也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于做好了预案”,还彻底打消孩子对将来长胖的担忧。这一切,都是抓住了小主人公“爱美”的天性,因此孩子会乐于接受,并遵照执行。
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有正确的观念还不够,关键是采取行动。很多家长们对孩子的问题还停留在口头教育阶段——我说了,你听了,我就尽到教育责任了。可不久后发现孩子又犯了,因为没有相关“预案”,脾气好一点的家长可能再次“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一番大道理,却收效甚微。暴脾气的家长则很可能火冒三丈:不是告诉过你正确做法了吗?怎么还犯错?进而将一腔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恶化了亲子关系。而这种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让我们再回到此事上来,现在万事俱备,该老师“出手”,来点最后一把“火”了。
下午放学时,我叫住了背着书包正欲回家的桐儿,小家伙跑过来,睁大眼睛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我捧起她的小肉脸,迅速打量了一下她脸上哪里瘦,发现她的下巴尖尖小小,立马用无比真诚又十分深情的语气对她说:“宝贝,你看看你的小脸蛋……”这机灵的小家伙因为有过同学说胖的经历,立刻警惕又担忧地看着我,我暗自发笑,继续“真诚”地往下说:“你看看你的小脸蛋,多瘦呀!”我看见,小家伙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我趁热打铁,又轻轻摸了摸她的下巴,感叹道:“下巴又尖又小,好瘦呀!”这下,孩子简直是在灿烂地微笑了。我用韩剧女主附身般深情款款的语气继续往下说:“答应老师,多吃点饭,好吗?你太瘦了!”孩子兴奋地连连点头,欢快地“飞”出了教室。
今天一早,桐儿就跑来告诉我:“老师,昨晚我们家吃饺子,我吃了很多呢。”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方能更有效地为孩子的成长引路。在本案例中,桐儿妈妈的做法就十分正确。
在文章最后,豆豆老师带您回顾一下当孩子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首先,请您无条件接受孩子各种无厘头的想法,设身处地理解孩子,建立感情,赢得信任。其次,替孩子把准脉,准确归因,根据“脉象”对症下“药”,将正确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给宝贝。最后请记得和孩子一起采取行动,并做好“预案”,同时积极寻求学校、老师的协助。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当然,作为家长,自己平时多关注育儿类的文章,多阅读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类的相关书籍,自力更生求发展,和孩子一起成长,更能形成双赢(亲子)乃至多赢(家庭、学校、社会)的局面。
育儿是一场自我修炼,燃烧吧爸妈们,带着宝贝一起通关打怪!
扫码关注“豆豆话吧”豆豆老师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