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做好这三件事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玩具?冰激凌?游乐场?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没错,这些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所有动物小时候之所以长得那么可爱,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因为没有谋生的手段和能力,所以需要靠萌萌的长相来唤起成年动物的怜爱之情,以换取更周到的照顾。小猫小狗们大大的眼睛,湿漉漉的鼻子,粉粉的舌头,无辜的眼神,肉球般的小身子,都是物种延续的资本和手段。
作为灵长类动物,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找不到的话,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哪一个不像小天使一般可爱:大大的眼,肉嘟嘟的脸,可爱的表情,甜死人不偿命的微笑。孩子们都这样,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为的是唤起我们的关注和精心地照顾,以获得生存机会。 看到这里,您是否同意,对孩子而言,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在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能养活一屋子儿女,别人就会觉得你有本事,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能力。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仅仅能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恐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了。 您要做的,是在养活孩子之余,教会孩子如何在未来生存。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这话题可能写一本书也绰绰有余,但将最核心的概念提炼出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更高质量的陪伴、更精准的期待和更纯粹的爱。 第一,更高质量的陪伴,指的是:陪伴孩子的同时,能和孩子高质量地学习和互动,不是追求一个封闭的知识点,而是在一个开放、融洽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换句话说,就是老生常谈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让我们来“举个栗子”。豆豆老师常常接到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大多是家长在监管孩子完成作业时,为了孩子能完成作业而着急上火,却无济于事。
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告诉家长:如果孩子现有的学习水平使他的确无法靠自己完成作业,那就暂时搁置,再将情况如实反映给老师,争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老师无法接受孩子的作业“没做完”这个结果,哪怕是家长心平气和地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也比家长狂风暴雨似地催促、责骂、“启发”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您想,过于追求“完成作业”这一结果,而让孩子在此过程中体会到那么多自卑、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即使完成了作业,孩子只会打心眼里痛恨作业,甚至痛恨家长。就像一个自媒体大V的著名漫画《辅导作业时,亲妈秒变后妈》所描述的场景一样,家长们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所有痛苦,最终都只会无情地转嫁给无辜的孩子。 而这,从长远来看,对孩子习得生存必备的能力绝无助益。因为,一个人首先得肯定其自我价值,才能创造价值。 第二,更精准的期待,则是指:在了解孩子气质类型、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对孩子做出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的期待,再脚踏实地地执行。简单说,就是:让孩子“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你的孩子必将平凡》,只看这个标题,您愿意点开文章看看吗?如果您愿意,恭喜,您是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父母,至少您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为别人眼中的“龙”或“凤”。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思进取。在人工智能时代,孩子们更需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事情做到极致。前微软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在专访《AI时代,孩子该学什么?》中说道:在人工智能时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找自己最爱、而且最擅长的事情去做,做自己最爱的事情,才能扎得足够深,只有你在某一领域不可取代,你的地位才不会被机器人撼动。否则,背单词你能背得过机器人吗?下棋呢?做题呢? 未来风云变幻,家长对孩子最精准的期待才能让孩子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可能,从而获取在所爱的事业中寻求幸福的能力。 第三,更纯粹的爱则要求家长放弃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简单说就是:爱你的孩子,只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符合你的期待或不符合。
如果你经常用奖励来表达你对孩子进步的欣赏,用惩罚来申明你对孩子犯错的态度。这样的爱都不是纯粹的,它的起伏由孩子进步还是退步决定,因此你的爱让孩子觉得不恒定,不安全。孩子会为了讨好成人而发展所谓的“长处”,规避所谓的“缺点”,而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主能力,他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看父母,小心地揣摩大人的心思,以期获得肯定。他永远也无法自信独立地走向未来,而只能瑟缩在父母的羽翼下,胆小、怯懦、自我否定。 我们说一个人强大,往往不是说他体格健壮,而是他在生命的最初,得到了父母最为纯粹的爱的滋养,因此拥有了强大的内心,从而敢于为自己的未来负责,直面人生的风雨。 冰心在《不为什么》一文中,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一个场景——我问:“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是的,父母恒定、纯粹的爱是孩子成长的生命根基。这是我们能给予孩子在未来抵御风雨的最好庇护,没有之一。 在文章最后,豆豆老师带大家回顾一下本文的主要观点: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未来生存。为此,家长至少可以为孩子做好三件事,那就是:更高质量的陪伴、更精准的期待和更纯粹的爱。 感谢阅读,与您共勉。 扫码关注“豆豆话吧”豆豆老师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