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听话”的孩子 ——参加黄全愈博士讲座有感
“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 重要;允许孩子失败;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兴趣,孩子的兴趣重于家长的兴趣……说这些话的黄全愈博士,我终于通过参加教科所专题培训,见到本尊了。
黄全愈博士何许人也?《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等教育著作的作者,新书《混血虎─亚裔孩子巨大成功的秘密》获纽约时报书评专文推荐。旅美教育学专家,现任教于迈阿密大学,是中美教育差异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先来看看黄全愈教授泄露的这八条“天机”,您家宝贝具备或正准备具备哪几条?
1.有好奇心,爱问问题;2.会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3.有批判性思维;4.“条条大路通罗马”——方式的多样性;4.“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目的的多样性5.能够在失败中总结和学习6.能够在失败中总结和学习7.有同情心和正义感8.愿意和父母沟通,善于与他人交流。
在谈到中美教育的差异时,黄全愈博士告诉我们,美国文化追求“破局”,中国文化则强调“格局”,这直接导致中美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充满竞争与机遇、危机与变数的大环境下,懂破局、能破局,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从教育的困境与迷思中破壳而出,赢得新生。
那么,美国教育如何破局?我们可以从美国教育中撷取什么精髓呢?
1.发展好奇心(首先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2.夯实什么基础?(授之以鱼授之以渔)3.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别过早透支孩子的天赋)4.培养EQ(情商)5.独立思考6.培养Care的价值观(关心他人的觉知)7.智慧不是用来重复别人,而是创造自己。
黄全愈博士的谈话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出的一个观点:人的行为按层次高低依次为直觉行为、习惯行为、确认行为和自主行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停留在前三区,然而,只有到达第四区即产生“自主行为”的人,才是真正精神独立、富有创造之人。
那么,如何才能到达第四区,或引导孩子们到达第四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能力的人呢?
美国天赋教育的“童子功”,就着重从两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和习惯。即使到了大学,也相当看重孩子们这两方面的能力,比如世界顶级名校哈佛的标志,就是:两本书朝上开着,一本书朝下盖着。黄全愈博士的解读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真。
给大家看两种观点:1.课本是一种(学习的)资源?2.课本是(学习的)唯一纲领?您认为,哪种观点是从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聆听的角度来考量的呢?很显然是第二种。这种观点更具开放性,是独立思考和判断后的结果,更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
那么,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如何培养,第一步需要做什么?黄全愈博士所谈到的,和不久前我读到的一位旅美妈妈的教育观察如出一辙,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分辨“事实”和“观点”。
何谓事实?能证明是真还是假的陈述,如:天空是蓝色的。
何谓观点?表达某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如:天空太美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如:你看见小明不借书给小红看,你会认为小明太小气了。而事实是:小明不借书是因为这本书已经到了归还日期,必须立即还给图书馆。他拒绝小红的同时,心里已经决定借另一本书给小红看。那么,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你还会认为小明是一个小气的孩子吗?
在美国,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得学会用事实来支持观点。初中阶段:孩子知道即使是事实陈述,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谁说?在什么背景下说?有无隐瞒的信息?有无特殊的目的?……)高中阶段:懂得现实世界真伪难辨,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分析作者的背景和动机,学会去伪存真,分析事实的真实性,观点的正确性(如美国大选)。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运用、固化,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聆听的能力和习惯会逐渐深入每一位美国孩子的骨髓,使他们不偏听偏信,不随波逐流,不盲目从众,从而敢于打破常规,拥有令大多数中国孩子望尘莫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哪怕这些想法不完美,有漏洞,它也是孩子探寻自我的一颗颗问路石,将引导孩子们到达我们大多数人终身都无法到达的第四区,成为真正独立、完善、富有创造力的人。
感谢阅读,与您共勉。
扫描二维码关注“豆豆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