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不易

选书不易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微信图片_20180105235752.jpg

        前文《不一样的故事大王》提到,目前我们七彩豆豆班,“故事大王”比赛,形式更常态化,门槛更低,效率更高,更省时高效。

因此,孩子们现在已养成习惯,那就是在每节阅读课后,自觉排队录音,及时记录阅读成果。

        昨天也如此。

        但不知何故,当时我手机上的录音键出现故障,无法完成录音,第一个跑上台要求录音的小轶,举着手机兴冲冲钻进“录音棚”,气呼呼“铩羽而归”,委屈地告诉我:“老师,录不了音啊,我都重复说三遍了。”我检查后,觉得可能是系统问题,一时也束手无策。

        等待录音的孩子已经排起了长队,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我宽慰他们,可以回家补录,孩子们这才高兴起来。

        下午放学,小林悦第一个补发录音,分享今天阅读《法布尔昆虫记》的感受,班群上很快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你追我赶,相继发送阅读感悟。

        我一一认真收听,发现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我笑眯眯地听着,直到听见小茹涵的分享。

        小茹涵的分享如下:

        大家好,我是小茹涵。我看的书名叫《小偷和他的母亲》,这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有一次偷了同学的写话本,他妈妈不仅不批评他,还说他做得好,因此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到明目张胆地大偷大抢。长大后,他甚至敢去抢劫银行,被发现后,这个孩子被判了死刑。行刑那天,这个孩子说他想跟自己的母亲说几句话,他母亲赶紧将耳朵凑过去,结果这个孩子什么也没说,狠狠地咬掉了自己母亲的耳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表率作用。

        这个故事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听过,在我和小茹涵差不多大时。

        而且,我听到的还不止一个版本。但故事的核心要素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慈母多败儿,一个一味骄纵孩子的母亲,害苦了孩子,最后被满腹怨恨的孩子以极其血腥、残酷的方式报复,自食恶果。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故事,都由大人讲给孩子听,或以儿童读物的面目出现。

        如果需要反省的是父母,为什么这不是父母必读,反而要给孩子看呢?

        如果需要警醒的是孩子,那它究竟给孩子灌输了怎样的人生观呢?

        血腥、反人性、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吗?

       

微信图片_20180105235933.jpg

        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我不喜欢,原因有二。

        第一,逻辑混乱,颠倒黑白。

        诚然,家庭教育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十分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制的。童年家庭教育缺失,或方向错误,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持续、深远、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心理学家才一再呼吁,所有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三观正确的“原生家庭”。这也是我一贯对家长们强调,并推崇的。

        但,这不等于我们能为成年后的自甘堕落找借口。

        一个人,只要他内心向善,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不断学习,用积极向上的行动,驱逐内心黑暗、邪恶的想法。将自己所有的恶习、不幸,完全归于父母的不作为或怂恿,是不负责任的人,找人为自己背锅、垫背,是懦夫所为。

        一面不自救,一面责怪父母,甚至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发泄自己的一腔怨愤。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们的东西。

        第二,道理生硬,呈现突兀。

        好故事,不是不传递道理,却不会这样生硬突兀,让人难以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         

        《小巫教你讲故事》提醒道: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看完一个故事后,非得追着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小时候,一到此时,便觉兴味索然,再好的故事,我也提不起兴趣去回味了,因此我在给自己孩子和班上孩子讲故事时,都尽量避免这样做。

        难道不是吗?

        这就好比孩子刚享用了一顿美味大餐,正坐那咂着嘴用心回味,你非得剥夺孩子消化、回味的时间,而是拉着孩子的手,深情诉说:准备这顿饭,妈妈多辛苦,你说说,你吃出什么来了?你感觉到妈妈对你的爱了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做什么?以后还皮不皮了?听不听话了?…

        吃顿饭还得反省自己,洗心革面,着实让孩子大倒胃口,对吗?

        看本好书,也得彻悟人生,明白世间好道理,从此打通任督二脉,再也不犯书中所提错误,出发点很好,但试问,作为大人的我们,能否做到?如果不能,那凭什么要求孩子能?

         好书、好故事,自会滋养孩子生命于无形,容不得急功近利。

        《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中,作者苏珊是三位孩子的妈妈,写作此书也是为了帮更多父母真正学会挑选好故事,会讲好故事。她指出:好故事也讲道理,但多用暗喻,从不会赤裸裸地跳出一个大道理,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办。

        因此昨晚,当我听完小茹涵的故事后,思忖片刻,在班群回复如下:

        宝贝们的录音老师都听了,其中茹涵小朋友讲的故事流畅、完整,表扬!

        不过,这个故事应该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不在班级所购书籍里。故事内容稍显血腥,所讲道理也有待商榷。

        一个人小时候犯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但长大成人,能自主选择后,还犯错,甚至犯罪,就是自己的问题了,非得将所有原因归因于父母教育,有推脱责任之嫌。

        家长给孩子们挑书的时候,对书中内容一定要先行读过,有所了解,并审慎判断书中所传递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给孩子们挑书并非易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是对儿童阅读做过专门研究的,为孩子选书时,可能有时是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只要愿意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解决。

        杨老师有时间会专门写篇文章讨论此事。

        当时,我这样回复家长,今天,我兑现了承诺。希望对茹涵家长和其他家长有用。

        时间仓促,寥寥数语,不能尽述,如有不当,请多包涵。

        感谢阅读,与您共勉。


                       1496117240362574.jpg

扫码关注“豆豆话吧”豆豆老师个人公众号!

本文标签:这篇文章木有标签

版权声明:若无特殊注明,本文皆为《豆豆老师》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本文链接:选书不易 - http://www.7cdd.cc/doudou/48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